不久前,在浙江杭州,白堤兩旁的西湖邊,一些中國游客脫去鞋襪把腳浸在湖中,享受湖水帶來的清涼,被指“大煞風景”。小編覺得這樣的指責有點過了,只是洗洗腳,如此清涼的水,小小享受一番又如何,洗掉的皮屑還能喂喂湖中的魚,重慶旅行社小編覺得這也沒什么,只要別把餐盒、食品袋扔下去,更別往湖里小便,那才是大煞風景。
中國游客被曝在盧浮宮前水池泡腳(網絡截圖)
近日,一組國人在法國盧浮宮外水池中泡腳的照片又在網上傳開,再度引發(fā)熱議。有網友吐槽:國人愛洗腳,西湖洗完盧浮宮再洗,已經沖出國門。但也有網友反駁道,不少外國人也在盧浮宮水池中泡腳,何必非要對國人橫加指責。
觀點一“丟人又丟到國外了”
今年5月,埃及盧克索神廟的浮雕上出現(xiàn)中文刻字“丁錦昊到此一游”。景區(qū)刻字是最要不得的,消息一出,立刻引爆關于中國游客素質的大討論。相關微博被大量轉載,網友還“人肉”出刻字者是一名15歲的中學生。旅游業(yè)人士透露,國人類似不文明行為在國外屢屢發(fā)生。如今中國已成全球旅游業(yè)最重要的市場之一,擁有海外消費最多的游客;然而,日益增長的游客卻沒有體現(xiàn)出相應的文明素質,公共場合大聲喧嘩、過馬路時闖紅燈、隨地吐痰等等行為,都嚴重損害了國人的形象。只要為貴國帶來了消費,為其經濟發(fā)展作出了貢獻,重慶青年旅行社建議,只要不刻字或更嚴重地損壞硬件設施,國外人士就包容點吧!
此次國人“盧浮宮水池洗腳”照片一經公布,再度引發(fā)一些人對中國游客素質的拷問。網友“SooScarlet”發(fā)布微博稱:“先是丁錦昊在埃及盧克索神廟到此一游事件,近日又是中國游客在盧浮宮外的水池泡腳。我作為一個中國人,作為一個在外留學的學生覺得丟臉,羞恥!!!!!!”網友“壯壯”也稱:“中國人為什么就這么沒素質?在西湖洗腳,現(xiàn)在丟人又丟到國外了,在盧浮宮門前洗腳……”老外瘋狂的時候,還衣衫不整地跳噴水池呢,別總是說自己的不是。
法國華文報紙《歐洲時報》網站7月31日刊載《“外國也有”不是盧浮宮前泡腳的擋箭牌》一文表示,陋習就是陋習。那種“比壞不比好”的心理,就是種種不文明行為的一大成因。前不久,中國游客在埃及神廟刻畫“到此一游”引發(fā)的輿論騷動,其背后不就是“留名”習慣、“模仿”心理在作怪嗎?效仿“不文明”,而不加自我辨別與判斷,是獨立思想的喪失,將別人如此視作自己行為的“合法性”,則是價值觀的失守。當每個族群都在尋求認同、尊重的今天,如果沒有獨立的思想,沒有符合人類文明的價值觀,何以求復興?“外國也有”當休矣,“中國沒有”該張大。
觀點二外國人泡得,中國人泡不得?
正當許多人重拾“中國人素質低”的論調、對“盧浮宮水池洗腳”中國游客展開激烈批評之時,一些網友搜羅出顯示,“盧浮宮水池泡腳”絕非中國人“獨創(chuàng)”,大量各國游客都會選擇在炎炎夏日、把腳伸入水池中享受清涼。于是,網絡上開始出現(xiàn)不同的聲音,不少網友表示這種行為在國外游客身上也不少見,不必上綱上線到中國游客素質這樣的層面。有網友憤怒地表示,別老拿中國人素質說事。
網友“左承右相晶晶大人”發(fā)布微博稱:“在互聯(lián)網看到不少照片,是歐洲游客在盧浮宮水池泡腳,其中一些照片還頗有小清新范兒,卻似乎沒人指責他們。為什么中國人泡,就立刻成為丑陋和沒素質的表現(xiàn)呢?”
網友“馬可中國”則說:“文藝復興以后,歐洲街頭新增了大量帶噴泉的水池。如意大利的許愿池,法國盧浮宮前的水池等。這里的水,一般是不能喝的。炎熱的夏季,人們用這里的水,洗洗手,濕一下腳,也是未嘗不可的。”
網友“大Bien”也說:“今早(7月31日)看到新聞‘中國游客在法國盧浮宮前水池泡腳”,心中一驚……不是說我吧?還好新聞圖片不是我。在此證明,各國人民其樂融融都泡腳了,不要光說中國人好不好,有種讓自己人背后捅一刀的感覺。有些媒體太不負責,捕風捉影。另外這條新聞被翻譯后同樣刊登在韓國媒體上,國人形象讓國人自己給損了。”
觀點三文明不是向西方看齊,不應妄自菲薄
還有網友呼吁理性看待“盧浮宮水池洗腳”一事,不應過度解讀。這些網友認為,在西方影視作品中,主人公跳入噴泉時鏡頭是多么浪漫,實際生活中這種現(xiàn)象也時??梢?。然而這種浪漫的畫面卻被人用“中國泡腳大軍攻陷法國盧浮宮”的言辭來戲謔國人“素質低”。不加分析地貶低自己,不加思索地批判自己,不是國人看不到身邊不同膚色的人們做著和自己同樣的“低素質”行為,而是國人過度的問題意識沒有給自己理性思考的機會。
網友“阡陌與之”在微博上說:“國人在盧浮宮前‘泡腳’被罵得狗血淋頭,這事性質跟在文物上涂鴉完全是兩碼事,該批評批評,但不要讓所有事都被一種民族自卑心作祟,變得敏感。”
更有網友指出,到哪里都有圖省事方便和不遵守規(guī)矩的人,一直死抓著中國游客素質低,要么就是故意炒作吸引眼球,要么就是有太深的自卑心理。文明是好事,但國人對于文明不應妄自菲薄。文明不是向西方看齊,而是要力爭做到屬于自己的文明。一味地指責國人素質低,而把外國人的行為準則奉為圭臬,只會讓人感嘆你不過是高貴冷艷的軟病患者而已。
在微博上十分活躍的德國人“雷克小流氓”就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發(fā)布了一條微博來反駁這種針對中國游客的“素質論”。他在微博中稱:“我不是很喜歡看到一些中國網民老罵自己同胞素質低什么的。這是在盧浮宮吧?我曾經在那里上過班,我當時的一個任務就是阻止游客泡噴泉,而且我可以告訴你,泡噴泉的人不僅有亞洲的,我當時還看到一些西方年輕人下水蛙泳,把我笑死了!大家別那么自卑?。?rdquo;據央視、《重慶晨報》
一家之言
“泡腳”背后的“文明自信”才是真問題
木須蟲
“泡腳”有爭議,是因為這一行為本身不像“到此一游”、“隨地大小便”等那樣,不文明特性顯而易見。
況且,國人在盧浮宮泡腳,遭到非議;倘若,鏡頭里都是清一色的外國人,只怕還會解讀出一個城市的悠閑與優(yōu)雅,如果是養(yǎng)眼的美女,帶著微笑,甚至會讀出別樣的風情。
不難看出,評判一個行為的俗與雅,很大程度上基于對一個群體文明素質的內心認定。愛烏及屋與恨烏毀籠,不過是同一心理的兩個極端??磥恚?ldquo;泡腳”背后的“文明自信”才是真問題。對“泡腳”的爭議,隱藏著國民普遍的“文明自信”不足,評判更容易流于虛偽的“面子”,而對于文明素質缺乏透徹理解。當然,“文明自信”不足,也是一種焦渴。更重要的是每個人都要把文明當成一種信仰,從尊重環(huán)境、遵循秩序的原理出發(fā),畫出有所不為的底線,營造風尚,催熟整體文明果實,在多元與包容中形成統(tǒng)一。
出境游客素質事關國家形象
中央文明委呼吁以良好言談舉止展現(xiàn)文明中國禮儀之邦風采
據新華社北京7月31日電(記者隋笑飛)7月31日,中央文明委在京召開提升中國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電視電話會議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、中宣部部長、中央文明委副主任劉奇葆出席會議并講話。劉奇葆強調,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,加強宣傳教育,加強規(guī)范約束,加強社會監(jiān)督,引導和推動人們強化出境旅游文明意識,提升文明道德素質,努力避免出現(xiàn)不文明旅游行為,以良好的言談舉止展現(xiàn)文明中國、禮儀之邦的風采。
劉奇葆指出,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,是關系國家文明形象的一件大事。要切實加強社會公德教育,普及文明旅游知識,引導每個出境旅游公民做中華文明的傳播者、實踐者。要嚴格執(zhí)行《旅游法》等法律法規(guī),健全規(guī)章制度、落實管理責任,進一步加強對出境旅游公民和相關人員的規(guī)范約束,著力解決突出問題。要加強輿論監(jiān)督和社會監(jiān)督,加強行業(yè)自律,推崇文明美好,批評丑陋落后,營造提升公民出境旅游文明素質的良好社會氛圍。要加強組織領導,統(tǒng)籌各方力量,形成規(guī)范化、常態(tài)化的工作機制,堅持從具體事情抓起,促進公民不斷提升道德素質,塑造國家良好形象,提升國家軟實力。
會上,有關部門負責同志、出境游優(yōu)秀領隊和導游代表作了發(fā)言,重慶旅行社發(fā)出了中國公民出境文明旅游行動倡議。
新的《旅游法》出臺后,出境旅游的人員水準將被大大抬高門檻,很多現(xiàn)象相信會減少許多,但同時,希望各國民眾多多包容,中國的大國文化是粗放一些,但中國人民都心地善良,絕無損害別國利益的居心。
友情鏈接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