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重慶市歌樂山麓,距白公館2.5公里。渣滓洞原是重慶郊外的一個小煤窯,因渣多煤少而得名。渣滓洞三面是山,一面是溝,位置較隱蔽。1939年,國民黨軍統(tǒng)特務逼死礦主,霸占煤窯,在此設立了監(jiān)獄。分內外兩院,外院為特務辦公室、刑訊室等,內院一樓一底16間房間為男牢,另有兩間平房為女牢。重慶市內旅游來這里是很能感受到革命氣息的。
關押在此的有“六一”大逮捕案、“小民革”案、“挺進報”案、上下川東三次武裝起義失敗后被捕的革命者,如江竹筠、許建業(yè)、何雪松等,最多時達三百余人,此地還曾居住過“小蘿卜頭”和他們一家人。1949年11月27日國民黨特務在潰逃前夕策劃了震驚中外的大屠殺,僅15人脫險。有文藝作品《烈火中永生》《紅巖》《江姐》等以此為原型。
從2008年3月26日起,渣滓洞免費向中外游客開放。在沙坪壩可以乘坐重慶公交210路直接到白公館,也可乘坐多趟公交到烈士墓步行進入景區(qū)。
景區(qū)分類:紅色人文景觀。
所屬線路分支:烈士墓、渣滓洞、白公館專線。
所屬旅游線路:魅力重慶一日游線(途徑景點:重慶人民大禮堂、烈士墓、渣滓洞、白公館、磁器口、朝天門廣場、解放碑、洪崖洞)。
在沙坪壩新橋乘坐上歌樂山鎮(zhèn)汽車即到或乘車至烈士墓,再乘中巴到達。
監(jiān)獄結構:
外部
該集中營三面靠山,前臨深溝,高墻外的制高點有崗亭六座,機槍陣地一處,常有國民黨軍一個連駐守。
內院
渣滓洞看守所分內外兩院,內院有一放風壩,有16間男牢,2間女牢。內院墻上寫"青春一去不復還,細細想想""認明此時與此地,切莫執(zhí)迷""迷津無邊,回頭是岸""寧靜忍耐,毋怨毋憂"等標語。
外院
外院是辦公室、刑訊室。外院墻上寫有"長官看不到、想不到、聽不到、做不到的,我們要替長官看到、想到、聽到、做到"等標語。渣滓洞有牢房、審訊室、看守所長室,還有審訊臺、鐵鎖鏈、竹簽、辣椒水、老虎凳等酷刑,"老虎凳"是一個長凳子,再把手腳都捆到凳子上,給腳腕下落磚頭,落到第三層的時候腿就斷了。在白公館和渣滓洞里,有近三百英烈在這里被殺害。